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中台战略,高校信息化新机遇-雷火电竞
众所周知,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了基础软件阶段、互联互通阶段以及数字化校园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到了校园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校园”。
一、 高校信息化的困境
当前关于“智慧校园”,社会各界不遗余力地对此项工作的推动,表面上看起来精彩纷呈,但真实效果值得商榷。回归信息化工作本身进行深层剖析,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数据孤岛难破与流动性不足、业务封闭与应用融合度不高、用户的需求分散与资源聚合不到位。
破解当前校园信息化的困境,走出一条让用户、建设者、管理者都满意的道路,新时期的校园信息化必须坚定的以“开放、共享、服务”为发展目标,将业务应用从相对独立走向协同融合,数据资源从自用封闭走向共享开放,服务模式从被动获取走向精准推送,服务对象从少数部门走向单点全员。在推进的过程中要以“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为中心、以业务融合为主线、以数据分析为支撑、以提升应用为目标。
二、 中台战略,高校信息化转型的新机遇
多年的高校信息化实践证明,增量式堆叠业务系统是自建牢笼,esb整合路线是本末倒置、亡羊补牢。而帮助阿里巴巴成功转型的“微服务 中台”架构带着开放、共享的鲜明标签作用于高校,势必为校园信息化的带来发展的新机遇。
三、 关于中台战略的总体思想
中台系统以构建服务平台的思路切入,首先通过清晰的划分业务端的场景与中台服务的边界,对中台进行领域建模;然后从构建服务组件入手,以基础共性数据能力下沉的思路来构建中台,逐步将共享数据从原有的业务系统中剥离出来,将这些剥离的内容单独构建为一个个独立的微服务模块;最终实现大中台、小前端,通过前端应用的敏捷开发来降低对已有系统的改造和变更会带来的业务风险,并通过低成本的业务试错实现快速的业务创新。
四、 高校实施中台的思路
目前全国高校信息化在国家的重视与社会力量的推动作用下,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大多数院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同时,令人欣慰的是,当前高校的信息化理念、信息化思路、信息化实践正在转变,围绕着“用户、业务、数据、应用”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思路渐渐获得了高校的认可。
对于在信息化方面具有多年积淀的高校,实施中台战略需要的是勇于突破、自我革新的魄力。总体实施思路是“顾旧立新、平滑迁移、绞杀替代、持续发展”。
(一)顾旧立新,是指保留原有系统,按照中台标准,升级改造,提供共享服务;新的系统按照中台标准提供共享服务。
(二) 持续沉淀,中台通过持续沉淀共享服务,形成面向用户的校园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校园信息化的服务能力。
(三)构建生态,微服务模式,小步快跑,绞杀替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生态。
对于在信息化方面处于初期的高校,业务系统还未形成规模,实施中台战略,可以轻装上阵,实现弯道超车,需要的是用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气。总体实施思路是“建立标准、敏捷开发、融合创新、构建生态”。

(一)建立标准,是指建立一套基于中台的标准体系,包括数据标准、认证标准、权限标准、接口标准、开发标准、安全标准、消息标准等等。并以此标准逐步构建期高校的大中台架构。
(二)敏捷开发,是指在大中台架构之上,遵循标准,采用快速开发模式,面向呼需求,快速构建小前台的应用,形成面向用户的服务中心。
(三)融合孵化,是指通过中台不断孵化各类服务,持续沉淀、融合创新更多面向客户的“个性化”微服务,全面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 构建生态,遵循统一标准、基于大中台架构、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用户新需求,采用敏捷开发技术,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反复融合创新,逐步构建起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推动高校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过渡,助力高效师生转变观念,不断增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卓云智慧校园,它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信息化,应该说它是提供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