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卓云智慧校园2.2大学信息化部门的尴尬-雷火电竞

 2.2.1 信息化部门的初心

在大学里,信息化工作通常是信息化部门的事情。

信息化部门的建制,最早源于校园网。当年的校园网, 是在互联网兴起之后,从科研角度出发建立起来的,也就是教育网络(.edu)。专业的事情,当然需要专业的人,于是就有了信息化部门。

理工科大学,一般历史上就有计算中心之类的编制,信息化部门也就顺理成章由计算中心升级而来。农林文史类学校,通常新建并挂在校办下,设立一个独立的二级部门。

二十多年一直如此。

在基础网络如火如荼建设了十年之后,大体差不多了,应用软件也就提上了日程。这时候的校园网,不再是提供互联网访问,而是开始转向应用承载。再以后,就是众所周知的、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网络时代。

信息化部门设立的初心,并不是为应用软件和网络应用服务的,只是看起来貌似都有网络二字、基础都是计算机而已。对信息化部门来说,服务于师生上网,原本没有问题。但当应用软件成了信息化部门主要工作时,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麻烦就来了。

2.2.2 信息化部门的麻烦

麻烦有三个,而且一个比一个更麻烦。

第一个麻烦是,应用软件的专业性与信息化部门的专业性,并非是同一个专业性。信息化部门偏向于网络技术,而应用软件则是另一种技术,是与业务紧密结合的技术。两种技术天差地别。

第二个麻烦是,数字校园需要打通部门壁垒,信息化部门没有足够的协调能力。协调,首要是职责,其次是权力, 再次是人脉。当人脉成为主要工作手段的时候,就只剩下无穷无尽的烦恼了。

第三个麻烦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成为主要驱动因素,而信息化部门并不擅长。本来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信息化部门可以大杀四方,想踢谁踢谁。在现实世界中,要想跑起来移动网络应用,尤其是涉及到学生教育的应用,非常难。要知道现在的学生,可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第一个麻烦,可以通过学习,以及主次配合的方法,按照项目来解决。理论上可行,可惜效果未必。原因是,信息化部门是技术服务机构,并非核心业务部门。

初期的应用系统,大多是部门的独立系统。倘若以信息化部门为主、应用部门为辅,信息化部门未必指挥得了。倘若以应用部门为主、信息化部门为辅,要辅助什么、能辅助什么,却成了问题。

倘若信息化部门真学会了部门业务,便可以独立完成信息化过程。但问题来了,真学得会?教务系统有其精妙,学工系统有其特殊,财务系统自有秘笈。哪有那么容易!

于是,信息化部门就只能提供服务器、存储。回到了网络,但却少了信息。

第二个麻烦,源于数字校园的特性和权力结构的冲突。数字校园,需要打通所有的部门,消除信息孤岛,让校园能有数字、真有数字、有真数字。如此,就必须有人牵头、有人管理所有信息的来源和去向。可是信息化部门哪里有这个权力!

如果只是从权力结构角度看,似乎通过赋权就好了。但是赋权可不简单。姑且不说大学本身的权力结构,就不同于企业和政府,比较复杂、相对松散。仅就各部门的职能而言, 主旨完全不同,协调就必须自上而下。

仅仅给职责和权力远远不够,还得从使命出发。

目前有的大学采用了权宜之计,由同一个副校长直接主管信息化和教务工作。让主要的工作先和信息化融合,然后再慢慢改进。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学校不仅仅这两个部门。

还有的大学更进一步,为了拉通教务部门和信息化部门的联络,由信息化部门负责人担任教务部门的副手,或者互为副手。这种方式当然会有效果,至少对学校最为重要的教学安排的信息化来说,非常有价值。

诸多有识之士,提出所谓的 cio13制,貌似一个不错的方案。由副校长担任cio,主管学校的全局数据与信息相关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设立信息规划部门、信息应用部门、网络保障部门,并在各个部门设立垂直可沟通的职位,全力融合各部门的业务与信息,让信息流与业务流合二为一。

说起来容易,路还很长。

第三个麻烦,可真是大麻烦,因为目前还看不到亚洲电竞先驱的解决方案。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 再加上学生们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校园信息化已经不再是信息化本身了。

当今的网络用户,已经被各种便利的商业 app 洗脑,口味刁钻得很。让用户用起来校园应用,除了行政命令、不得不用之外,还真没有有效的方法。市场中常见的以利诱之, 在大学里怕是行不通。

麻烦虽然很麻烦,也不见得就没有出路。毕竟校园网络上有核心业务联接,不可能忽略不用;毕竟伴随信息化趋势,权力结构也在变化之中;毕竟经过市场教育的用户更成熟, 只要找对的方法就更容易应对。

虽然路还很长,但前景可期。

2.2.3 网络运营的学问

在互联网公司里,精通网络运营通常会有一份不错的薪水。但在大学里不仅是缺少这份待遇,也缺少相应的运营预算。要知道,让网络应用跑起来,软件开发只是零头,大头在运营上。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内容是主要的驱动力。可是内容哪里有那么好做?真正的运营,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当然好处也是显然,有运营就有数据,有数据就有智能,有智能才会有智慧校园和智慧教育。

时至今日,手机俨然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没了手机如同丧魂失魄。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化部门的定位就必须改变了。只有解决了定位的问题,运营才可能被提到工作日程中来,信息化才能真正落地。



智慧校园数据中台_数字化校园

网站地图